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32
作者
张陶新
曾熬志
机构
[1] 湖南工业大学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交通; 城市规模; 经济发展; 空间计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512 [中国]; F224.0 [数量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20209 ;
摘要
基于1995~2010年中国28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扩张过程中交通碳排放所隐藏在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背后的内在机制;采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分析了中国28个省市的交通碳排放量的分布特征和收敛性。研究表明:①中国交通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集聚倾向,各省市的平均自发交通碳排放水平相同,但各省市的自发交通碳排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沿海发达地区交通碳排放量较高,西部地区较低;②其间,中国交通碳排放虽然不存在一致σ收敛,但存在16阶段(年)σ收敛和β绝对收敛性,β绝对收敛速度约为8.3%;③在长期均衡状态下,人均GDP、城市建成区面积、车均能耗对交通碳排放的弹性分别约为0.93、0.34、0.65。基于研究,提出了中国交通碳减排的政策取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研究 [J].
张陶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8) :3-9
[2]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效应与地区收敛分析:1978~2009年 [J].
吕健 .
经济管理, 2011, 33 (09) :32-44
[3]   论城市规模与交通拥堵的关联性及其政策意义 [J].
宋博 ;
赵民 .
城市规划, 2011, 35 (06) :21-27
[4]   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 [J].
张陶新 ;
周跃云 ;
赵先超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01) :68-73+80
[5]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 [J].
潘文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72-84+222
[6]   城市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 [J].
周一星 .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01) :1-5
[7]  
Impacts of urban form on future US passenger-vehi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J] . Steve Hankey,Julian D. Marshall.Energy Policy . 2009 (9)
[8]  
Urban sprawl and air quality in large US cities[J] . Brian Ston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2007 (4)
[9]   Comparative spatial filtering in regression analysis [J].
Getis, A ;
Griffith, DA .
GEOGRAPHICAL ANALYSIS, 2002, 34 (02) :1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