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周边土地混合度与家庭日常交通出行碳排放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29
作者
黄经南 [1 ]
杜宁睿 [1 ]
刘沛 [2 ]
韩笋生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2]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关键词
土地混合度; 碳排放; 低碳社区; 武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目前低碳城市的研究更多的是在城市层面,社区、街区以及住家层面却很少涉及。本文以现状的武汉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住户周边的土地混合度,研究其与居民日常交通出行碳排放量的关系,并分析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最后提出低碳社区规划和建设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空间行为约束的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J].
柴彦威 ;
肖作鹏 ;
刘志林 .
地理科学, 2011, 31 (07) :843-849
[2]   城镇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放动态特征分析 [J].
冯玲 ;
吝涛 ;
赵千钧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5) :93-100
[3]   基于个体消费行为的家庭碳排放研究 [J].
杨选梅 ;
葛幼松 ;
曾红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5) :35-40
[4]  
低碳生活的特征探索——基于2009年北京市“家庭能源消耗与居住环境”调查数据的分析[J]. 霍燚,郑思齐,杨赞.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0(02)
[5]   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 [J].
黄文娟 ;
葛幼松 ;
周权平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1) :5968-5970+5972
[6]  
CO2 Emission Induced by Urba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China[J]. Wang Yan1,2,3,Shi Minjun1,2 1.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2.Research Center on Fictitious Economy and Data Science,CAS,Beijing 100190,China;3.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China.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03)
[7]   城市空间形态对交通生成影响分析 [J].
彭唬 ;
陆化普 ;
王继峰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 32 (06) :975-978
[8]   信息熵在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兼论我国制造业结构演变的时空分异 [J].
刘春霞 ;
朱青 .
城市发展研究, 2005, (04) :20-25
[9]   街区设计特征与绿色交通的选择——以上海市康健、卢湾、中原、八佰伴四个街区为例 [J].
潘海啸 ;
刘贤腾 ;
John Zacharias ;
刘冰 ;
廖雄赳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6) :42-48+96
[10]  
低碳城市发展与对策措施研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陈飞,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