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22
作者
陈会生
刘梦婵
机构
[1]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卒中;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侧支循环是近年来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它是体内的一种代偿循环,目前分为三级,受先天解剖、后天血流动力学、体液因素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侧支循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侧支循环可有效降低卒中发生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并改善预后。对侧支循环进行分级和合理评估,对判定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的预后和转归、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率大幅度提高,为临床带来便捷。人为促进、干预侧支循环形成也成为卒中治疗的一项新的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427 / 4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3D-AS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价值附视频 [J].
初国新 ;
衣闯 ;
方昊 ;
毛海英 ;
梁妍 ;
陈志仁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06) :1136-1137
[2]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J].
黄家星 ;
林文华 ;
刘丽萍 ;
濮月华 ;
谭泽峰 ;
徐安定 .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04) :285-293
[3]   多层螺旋CTA评价Willis环变异及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J].
赵海玲 ;
王之平 .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 (11) :1647-1650
[4]   3D-TOF MRA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侧枝循环及其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J].
向先俊 ;
邹立秋 ;
刘鹏程 ;
江锦赵 ;
冯飞 ;
言伟强 .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 9 (04) :4-7
[5]   伴有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与预后的关系 [J].
刘新通 ;
王伟 ;
王丽娟 ;
何池忠 ;
卢海克 ;
李昌茂 ;
张雄 ;
代成波 ;
王硕 ;
马桂贤 ;
杨哲贤 ;
马腾云 .
中华医学杂志, 2011, (11)
[6]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大脑后动脉侧支供血的MRA研究 [J].
袁东升 ;
孙培芳 ;
梁长虹 ;
黄飚 ;
刘红军 .
放射学实践, 2008, (06) :622-624
[7]   人尿激肽原酶对兔缺血后脑血管储备的影响附视频 [J].
王晓云 ;
贾支俊 ;
申景涛 ;
陈雪梅 ;
徐运 .
中国卒中杂志, 2007, (08) :659-663
[8]   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时侧支循环的开放特征 [J].
李尧 ;
龚浠平 ;
王拥军 ;
李征 .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28) :40-42
[9]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及血供的研究 [J].
柳标 ;
赵宝珍 ;
姥义 ;
陈晓宇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04) :289-292
[10]   评估颈动脉阻断后脑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检测法(英文) [J].
傅向军 ;
黄健男 ;
张学辉 ;
朱文敏 ;
彭树文 .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6, (01)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