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时侧支循环的开放特征

被引:31
作者
李尧 [1 ]
龚浠平 [2 ]
王拥军 [2 ]
李征 [3 ]
机构
[1] 北京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3 [颈部外科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检测手段,观察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性病变时开放侧支循环的特征。方法:选择2003-10/2004-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70%)闭塞患者150例,均由放射介入科医师行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全脑血管造影,至少正侧位两个方向投照,全面展示颅外、颅内动脉病变及侧支代偿情况。确定颈动脉及合并其他动脉病变情况,确定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前/后软脑膜吻合各侧支开通情况,分析侧支循环开放和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150例患者中侧支出现102例(68%),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后软脑膜吻合、前软脑膜吻合出现率分别为58.8%,47.1%,45.1%,41.2%,7.8%。随单侧颈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加重,侧支出现增加(r=0.673,P<0.001)、开放侧支途径≥2条(和1条相比)增加(r=0.273,P=0.014)、前交通动脉开放增加(r=0.311,P=0.005)、眼动脉侧支出现增加(r=0.237,P=0.033);合并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时,不利于前交通动脉的开放(χ2=6.575,P=0.010);双侧颈动脉病变后软脑膜吻形成增加(χ2=7.094,P=0.008)。结论:单侧颈动脉病变时前交通动脉是主要的代偿侧支,合并颅内动脉病变前交通动脉开放减少;血液动力学受损严重时,次级侧支出现增多。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2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