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农户信贷获得吗?

被引:92
作者
樊文翔
机构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信贷获得; 信息不对称; 中等收入农户;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21.01.013
中图分类号
F832.43 [农业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为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户信贷获得提供了有利契机。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和正规信贷规模,通过Biprobit模型和CMP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运用工具变量和LPM模型克服潜在的内生性后,结果仍然稳健。研究同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的非正规信贷获得具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抵押品要求提高了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较高收入农户和较低收入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中等收入农户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提出,要大力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农户互联网使用技能,注重农户个人信用积累和关注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利益诉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9+179 +17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家庭正规信贷获得?——来自CHFS的证据 [J].
杨波 ;
王向楠 ;
邓伟华 .
当代经济科学, 2020, 42 (06) :74-87
[2]   互联网使用能否提升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柳松 ;
魏滨辉 ;
苏柯雨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 (07) :58-72
[3]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J].
郭峰 ;
王靖一 ;
王芳 ;
孔涛 ;
张勋 ;
程志云 .
经济学(季刊), 2020, 19 (04) :1401-1418
[4]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 [J].
张勋 ;
万广华 ;
张佳佳 ;
何宗樾 .
经济研究, 2019, 54 (08) :71-86
[5]   自然灾害冲击与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张龙耀 ;
徐曼曼 ;
刘俊杰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03) :36-52
[6]   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 [J].
傅秋子 ;
黄益平 .
金融研究, 2018, (11) :68-84
[7]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J].
易行健 ;
周利 .
金融研究, 2018, (11) :47-67
[8]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 [J].
黄益平 ;
黄卓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489-1502
[9]   技术与农户普惠金融 [J].
徐光顺 ;
蒋远胜 ;
王玉峰 .
农业技术经济, 2018, (04) :98-110
[10]   互联网使用、市场摩擦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 [J].
周广肃 ;
梁琪 .
金融研究, 2018, (01) :8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