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家庭正规信贷获得?——来自CHFS的证据

被引:80
作者
杨波 [1 ]
王向楠 [2 ]
邓伟华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3]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正规信贷; 移动支付; 金融可得性; “长尾”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2016年G20峰会提出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理念,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正规信贷获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缺乏正规金融服务的"长尾"人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2015和2017年的数据,结合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运用Probit面板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家庭正规信贷获得,该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数字支付渠道来实现的;数字普惠金融的"长尾"特性尤其显著,主要是提高了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低收入人群、女性群体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因此,应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先加强移动支付技术的宣传与推广,更着力改善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服务欠发达的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J].
郭峰 ;
王靖一 ;
王芳 ;
孔涛 ;
张勋 ;
程志云 .
经济学(季刊), 2020, 19 (04) :1401-1418
[2]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J].
周雨晴 ;
何广文 .
当代经济科学, 2020, 42 (03) :92-105
[3]   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效果与机制 [J].
刘锦怡 ;
刘纯阳 .
财经论丛, 2020, (01) :43-53
[4]   移动支付对家庭货币需求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证据 [J].
尹志超 ;
公雪 ;
潘北啸 .
金融研究, 2019, (10) :40-58
[5]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 [J].
张勋 ;
万广华 ;
张佳佳 ;
何宗樾 .
经济研究, 2019, 54 (08) :71-86
[6]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激励创新吗?——来自中国城市和中小企业的证据 [J].
梁榜 ;
张建华 .
当代经济科学, 2019, 41 (05) :74-86
[7]   自然灾害冲击与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张龙耀 ;
徐曼曼 ;
刘俊杰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03) :36-52
[8]   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 [J].
傅秋子 ;
黄益平 .
金融研究, 2018, (11) :68-84
[9]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J].
易行健 ;
周利 .
金融研究, 2018, (11) :47-67
[10]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 [J].
黄益平 ;
黄卓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489-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