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被引:3995
作者
郭峰 [1 ,2 ]
王靖一 [3 ,2 ]
王芳 [4 ]
孔涛 [5 ,2 ]
张勋 [6 ,2 ]
程志云 [4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3]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4] 蚂蚁科技集团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层次分析法;
D O I
10.13821/j.cnki.ceq.2020.03.12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当前,在传统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实践的同时,依托智能算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数字金融模式进一步拓展了普惠金融的触达能力和服务深度。为了科学准确地刻画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工具性的基础数据,我们利用中国一家代表性数字金融机构数以亿计的微观数据,编制了一套2011—2018年覆盖中国内地31个省、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约2 800个县域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该指数刻画了中国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区收敛特征,同时也展现了很强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01 / 141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传统金融基础、知识门槛与数字金融下乡 [J].
郭峰 ;
王瑶佩 .
财经研究, 2020, 46 (01) :19-33
[2]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 [J].
张勋 ;
万广华 ;
张佳佳 ;
何宗樾 .
经济研究, 2019, 54 (08) :71-86
[3]   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 [J].
傅秋子 ;
黄益平 .
金融研究, 2018, (11) :68-84
[4]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J].
易行健 ;
周利 .
金融研究, 2018, (11) :47-67
[5]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 [J].
邱晗 ;
黄益平 ;
纪洋 .
金融研究, 2018, (11) :17-29
[6]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 [J].
黄益平 ;
黄卓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489-1502
[7]   情绪、违约率与反向挤兑——来自某互金企业的证据 [J].
张皓星 ;
黄益平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503-1524
[8]   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J].
谢绚丽 ;
沈艳 ;
张皓星 ;
郭峰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557-1580
[9]   头衔的价值——来自网络借贷的证据 [J].
张海洋 ;
蔡航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525-1556
[10]   金融科技媒体情绪的刻画与对网贷市场的影响 [J].
王靖一 ;
黄益平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623-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