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哈长与辽中南城市群比较研究

被引:21
作者
王彬燕
王士君
田俊峰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哈长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 城市流强度; 东北地区;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5.11.013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城市流强度理论为基础,群域18个城市统计指标为依据,对东北地区哈长、辽中南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整体水平以及外向功能量、区位熵等表征值进行测算,并基于此进行延伸比较,进而论证两城市群的发展进程、特征、问题和发展方向。结果显示:1哈长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各项表征值均小于辽中南城市群,处于城市群发展的初期阶段;2与成熟城市群相比,哈长城市群内部等级规模结构扁平化,核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3辽中南城市群虽发育相对成熟,但其核心与外围关系尚不健全,城市流强度落差过大,未形成合理梯度;4哈长与辽中南城市群相同的问题是非核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普遍较小,城市间相互联系强度低。研究认为,哈长城市群应通过规划引领和调控打造,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大建设力度、强化"双核"、明确分工;辽中南城市群未来应在强化"双核"的同时培育增长极,增强区域内非核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对外联系强度;同时,两城市群还应针对城市流结构相似以及其他共性问题,建立两群域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密切群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带动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0+116 +1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作用分析 [J].
薛丽萍 ;
欧向军 ;
曾晨 ;
乔沙沙 .
经济地理, 2014, 34 (11) :52-57
[2]   基于流强度的中国城市对外服务能力时空演变特征 [J].
柯文前 ;
陆玉麒 ;
俞肇元 ;
王晗 ;
陈伟 ;
马颖忆 .
地理科学, 2014, 34 (11) :1305-1312
[3]   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时空变化分析——基于城市流强度的视角 [J].
徐慧超 ;
韩增林 ;
赵林 ;
彭飞 .
经济地理, 2013, 33 (06) :53-58
[4]   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时空变化分析 [J].
吴继华 ;
赵林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 (01) :128-133
[5]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J].
陈群元 ;
宋玉祥 .
经济地理, 2011, 31 (11) :1840-1844
[6]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 [J].
方创琳 .
地理科学, 2011, 31 (09) :1025-1034
[7]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 [J].
韩增林 ;
郭建科 ;
杨大海 .
经济地理, 2011, 31 (05) :741-747
[8]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格局、过程及城市流强度 [J].
王士君 ;
宋飏 ;
冯章献 ;
姜丽丽 .
地理科学, 2011, 31 (03) :287-294
[9]   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及整合模式 [J].
李俊峰 ;
焦华富 .
地理研究, 2010, 29 (03) :535-544
[10]   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的比较分析 [J].
卢万合 ;
刘继生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 25 (02)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