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格局、过程及城市流强度

被引:37
作者
王士君
宋飏
冯章献
姜丽丽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城市群; 城市组群; 城市群组; 城市流强度;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1.03.005
中图分类号
K928.5 [城市、村落];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根据城市群、城市组群及城市群组的内涵指出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存在辽中南、吉林中部、哈大齐三个城市群组。按照其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征,辽中南已经发育成为成熟的城市群,而吉林中部和哈大齐尚处于城市群发育的中间阶段,即城市组群阶段,从而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一群二组"的空间结构框架。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发现,群组内部尚未出现主要外向服务部门区位熵均大于1的城市,与国内发达城市群的发展水平相距较远。未来发展应该围绕城市群组的组织结构、网络化发展模式、职能分工与功能互补、发展关系协调等方面进一步调控和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87 / 2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组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初步研究 [J].
王士君 ;
王丹 ;
宋飏 .
地理科学, 2008, (01) :15-21
[2]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城市流强度研究 [J].
宋飏 ;
王士君 ;
冯章献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14-118
[3]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基本框架 [J].
王士君 ;
宋飏 .
地理学报, 2006, (06) :574-584
[4]   跨省区域治理:中国跨省都市圈经济整合的新思路 [J].
陶希东 .
地理科学, 2005, (05) :19-26
[5]   20世纪以来东北城市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J].
宋玉祥 ;
陈群元 .
地理研究, 2005, (01) :89-97
[6]  
中国的城市群[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姚士谋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