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技术是否降低了企业能源消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的证据

被引:187
作者
张三峰 [1 ,2 ]
魏下海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
[3] 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
关键词
信息与通信技术; 能源强度; 能源消耗;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9.02.013
中图分类号
F424.1 [工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运营中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对企业能源消耗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控制其他条件不变,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程度和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负向关系。考虑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表明,企业生产运营中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程度每增加1倍的标准差,企业能源强度将降低0.23倍的标准差;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还表明,企业信息与通信技术投资与其他生产机器及设备投资之比每提高1%,则企业能源强度降低5.88%。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会通过促进企业技术、机器设备的更新和提升生产制造的柔性化,引致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进而降低企业能源强度。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这两种中介效应可以分别解释企业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总节能效应的5.99%和12.32%。本文证实了企业层面"两化融合"深度化的节能效应,为"互联网+"促进中国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7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绿色发展与全球工业化的新阶段:中国的进展与比较 [J].
史丹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10) :5-18
[2]   “互联网+”为什么加出了业绩 [J].
杨德明 ;
刘泳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5) :80-98
[3]   能源效率提升的新视角——基于市场分割的检验 [J].
魏楚 ;
郑新业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10) :90-111+206
[4]   环境规制与出口:来自三维面板数据的证据 [J].
卜茂亮 ;
李双 ;
张三峰 .
国际经贸探索, 2017, 33 (09) :40-46+48
[5]   均衡发展的隐形壁垒:方言、制度与技术扩散 [J].
林建浩 ;
赵子乐 .
经济研究, 2017, 52 (09) :182-197
[6]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经验分解与达峰路径——广义迪氏指数分解和动态情景分析 [J].
邵帅 ;
张曦 ;
赵兴荣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3) :44-63
[7]   信息化、企业柔性与产能利用率 [J].
王永进 ;
匡霞 ;
邵文波 .
世界经济, 2017, 40 (01) :67-90
[8]   “两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价值链的视角 [J].
张龙鹏 ;
周立群 .
财经研究, 2016, 42 (07) :99-110
[9]   “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成效与“十三五”的任务 [J].
史丹 .
中国能源, 2015, 37 (09) :4-10+42
[10]   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 [J].
韩先锋 ;
惠宁 ;
宋文飞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2) :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