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经验分解与达峰路径——广义迪氏指数分解和动态情景分析

被引:172
作者
邵帅 [1 ]
张曦 [2 ]
赵兴荣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碳排放; 广义迪氏指数; 动态情景分析; 达峰路径;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7.03.003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83305 ;
摘要
制造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和碳排放大户,其碳减排效果直接决定了中国总体碳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2030年减排目标为背景,首次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考察了1995—2014年制造业碳排放演变的驱动因素,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对2015—2030年制造业碳排放的潜在演化趋势进行了动态情景分析,进而比较了碳排放达峰过程中相关因素的贡献差异。结果显示:投资规模是导致制造业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而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则是引致碳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重工业和轻工业因其不同发展特征而呈现出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差异化影响;在基准情景和绿色发展情景下,制造业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均将持续增长,而在技术突破情景下,碳排放将有较大可能在2024年提早达峰;除绿色发展情景难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外,其他两种情景设定下的制造业产出碳强度均可实现各阶段的预期下降目标;规模效应的减弱为碳排放达峰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则为碳排放达峰提供了关键驱动力。政府需要进一步引导激励制造业企业增加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投资活动,在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措施和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创新的条件下,制造业将具有可观的碳减排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63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中国碳排放分解与动态模拟 [J].
董锋 ;
杨庆亮 ;
龙如银 ;
程铄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4) :1-8
[3]   中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
鲁万波 ;
仇婷婷 ;
杜磊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106-118
[4]   中国“去工业化”与美国“再工业化”冲突之谜解析——来自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外部性的分析 [J].
黄永春 ;
郑江淮 ;
杨以文 ;
祝吕静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3) :7-19
[5]   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 [J].
邵帅 ;
杨莉莉 ;
黄涛 .
经济研究, 2013, 48 (02) :96-109
[6]   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 [J].
陈诗一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3) :735-776
[8]   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 [J].
陈诗一 ;
严法善 ;
吴若沉 .
财贸经济, 2010, (12) :111-119+145
[9]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 [J].
林伯强 ;
刘希颖 .
经济研究, 2010, 45 (08) :66-78
[10]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J].
李善同 ;
侯永志 ;
刘云中 ;
何建武 .
管理世界, 2005, (09) :7-19+2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