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

被引:129
作者
邵帅
杨莉莉
黄涛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关键词
能源回弹效应; 能源效率内生化; 能源产出弹性; 状态空间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1 ;
摘要
针对既有研究未将能源效率内生化处理的关键缺陷,本文基于"干中学"思想构建了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算了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的长短期回弹效应,最后结合实际国情和测算结果对我国的节能政策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能源效率内生化条件下,CD生产函数对于研究回弹效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解释力;改革开放前回弹效应总体上表现为逆反效应,而改革开放期间则表现为部分回弹效应,且呈曲折下降趋势;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费的思路在我国是总体可行的,但潜在节能效果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新一轮能源消费所抵消,使得长期回弹效应偏高,我国宏观经济层面尚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单纯依靠改进能效的节能政策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还必须引入价格、税收等一系列市场导向型的辅助性政策组合对回弹效应加以限制,以促使能效提高所获得的潜在节能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能源经济学视角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探索——评《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与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J].
林伯强 .
经济研究, 2012, 47 (03) :154-159
[2]   中国工业部门能源反弹效应研究 [J].
国涓 ;
郭崇慧 ;
凌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11) :114-126
[3]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4]   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回报效应的估算 [J].
周勇 ;
林源源 .
经济学家, 2007, (02) :45-52
[5]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铁梅主编, 2006
[6]  
Dilemma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Energy rebound effect in China[J] . Boqiang Lin,Xia Liu.Energy . 2012 (1)
[7]   Induced demand and rebound effects in road transport [J].
Hymel, Kent M. ;
Small, Kenneth A. ;
Van Dender, Kurt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METHODOLOGICAL, 2010, 44 (10) :1220-1241
[8]  
Identifying the Rebound: Evidence from a German Household Panel[J] . Frondel,Manuel,Peters,J?rg,Vance,Colin.The Energy Journal . 2008 (4)
[9]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at about the rebound effect?[J] . Mathias Binswanger.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1 (1)
[10]  
The rebound effect for space heating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ustria[J] . Reinhard Haas,Peter Biermayr.Energy Policy . 20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