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产权论和有效产权论——中国地权变迁的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78
作者
张曙光 [1 ,2 ]
程炼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 中山大学高等研究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关键词
地权细分; 复杂产权; 产权有效实施;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2.04.005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将中国近60年的地权变迁过程分为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和土地规模流转三个阶段加以回顾,考察了其中发生的产权权能细分、主体身份变化、市场范围扩展和经济绩效变动等几个特征性事实,并以一个基于Spence-Dixit-Stigliz框架的模型刻画了从传统自给性农业向现代商业化农业转型过程中的地权细分和流转交易,从而为复杂产权理论提供了一个经验证据,并揭示出产权细分是复杂产权实际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不存在绝对有效的产权安排,只能在状态依存的互动过程中寻求相对有效的产权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219 / 123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PROPERTY-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
HART, O ;
MOORE, J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 (06) :1119-1158
[2]  
博弈.[M].张曙光;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产权的经济分析.[M].(美)Y.巴泽尔(YofamBarzel)著;费方域;段毅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   法律经济学视野下的农村土地产权 [J].
柯华庆 .
法学杂志, 2010, 31 (09) :10-13
[5]   双重合约下的农地使用制度——论中国农地的“确权确地”和“确权不确地”制度 [J].
何晓星 .
管理世界, 2009, (08) :53-64+80
[6]   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与中国农业阶段性增长 [J].
冀县卿 ;
钱忠好 .
江海学刊, 2009, (01) :106-111+238
[8]   农地制度:所有权问题还是委托-代理问题? [J].
陈剑波 .
经济研究, 2006, (07) :83-91
[10]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J].
姚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54-6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