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合约下的农地使用制度——论中国农地的“确权确地”和“确权不确地”制度

被引:13
作者
何晓星
机构
[1]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双重合约; 确权确地; 相对价格; 农地组织;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9.08.007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中国农地的具体使用,正日益分化为两种制度:分户使用的确权确地制度,以及由农地组织使用的确权不确地制度。应当从农业外部而不是内部,从农业对于非农产业的相对价格变迁来探究当代农业成为弱质产业的根本原因,从而得出两种农地制度分别产生的理由。为此提出"双重合约"这一理论新框架。鉴于任何交易与合约都具有外部性,因此一切合约都是内外合约相结合的双重合约,其中"内公外私"双重合约是一般组织的基本特征。农地制度的双重合约,是分别由宏观外部和微观村社内部的农业与非农产业,以及内部农户之间的合约构成的,由于这些内外合约的产权性质不同而构成不同的农地制度。两种农地使用制度的分别产生,取决于组织即内公外私合约是否产生的条件,即合作的剩余与成本、界定产权的剩余与成本之间的比较博弈。在中国不平衡发展的国情基础上,在大多数一般农村将长期存在确权确地制度,即分户使用的内私外私合约;而在少数发达农村,也将长期并存确权不确地制度,即农地组织使用的内公外私合约。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4+80 +8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内公外私是一般组织的基本特征——一种关于双重合约的理论分析 [J].
何晓星 .
社会科学, 2009, (02) :27-37+188
[2]   分工与农业组织化演进:基于间接定价理论模型的分析 [J].
向国成 ;
韩绍凤 .
经济学(季刊), 2007, (02) :513-538
[3]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与效果研究:以东北农村为例 [J].
刘凤芹 .
管理世界, 2006, (09) :71-79+171
[4]   俄罗斯土地改革及农地市场发育状况 [J].
Z.莱尔曼 ;
N.沙盖达 .
国外社会科学, 2006, (01) :97-99
[5]   农地规模无关论 [J].
彭美玉 ;
田焱 ;
不详 .
农村经济 , 2005, (11) :36-39
[6]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学分析 [J].
王小映 .
中国农村观察, 2003, (06) :31-39
[7]   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现实与理论 [J].
贺振华 .
上海经济研究, 2003, (03) :11-17
[8]   破解中国产权制度同市场机制结合之谜——两个新的理论模型 [J].
何晓星 .
中外管理导报, 2002, (12) :27-31
[9]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J].
姚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54-65+206
[10]   中国农业的规模经营:政策适当吗? [J].
罗伊·普罗斯特曼 ;
李平 ;
蒂姆·汉斯达德 .
中国农村观察, 1996, (06) :1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