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与中国农业阶段性增长

被引:14
作者
冀县卿 [1 ,2 ]
钱忠好 [2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2]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 农业阶段性增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阶段性增长的原因在于农地产权性质发生变迁。1978~1992年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多地赋予了农民剩余索取权,农民并不拥有多少剩余控制权;1993年后,农民不仅获得了剩余索取权,而且获得了剩余控制权。与第一轮土地承包相比,第二轮土地承包赋予了农民更长的承包期,并在农民这一层面上实现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统一,因此,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更利于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增长因而表现为一定的阶段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1+238 +238-2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特点与路径分析 [J].
汪小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4) :14-25+64
[2]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J].
乔榛 ;
焦方义 ;
李楠 .
经济研究, 2006, (07) :73-82
[3]   农地产权制度:基本矛盾下的博弈分析 [J].
张光宏 ;
彭小贵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04) :50-53+80
[4]   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理论分歧及其在资产稀缺性框架下的诠释 [J].
柏培文 ;
陈惠贞 .
管理评论, 2006, (02) :37-43+14+64
[5]   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 [J].
张红宇 .
管理世界, 2002, (05) :76-87
[6]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变迁:阶段性、多样性与政策调整 [J].
张红宇 ;
刘玫 ;
王晖 .
农业经济问题, 2002, (02) :12-20
[7]   土地制度与农民权利 [J].
刘守英 .
中国土地科学, 2000, (03) :1-9
[8]   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J].
姚洋 .
中国农村观察, 1998, (06) :3-12
[9]   现行土地政策的症结 [J].
陈锡文 .
中国改革, 1998, (08) :12-13
[10]   中国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改革 [J].
田国强 .
经济研究, 1995, (03) :35-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