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化进程是否改变了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的相对效应?

被引:48
作者
战明华 [1 ,2 ]
李欢 [2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
[2]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SVAR; 脉冲偏导分离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本文利用SVAR模型脉冲偏导分离技术,从利率市场化和影子银行两个维度测算了金融市场化进程对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相对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揭示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些重要特征:第一,以信贷渠道为代表的数量化渠道效应要强于以利率和汇率渠道为代表的价格渠道,并且该结果没有因金融市场化的推进而改变。第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主要强化了利率渠道的作用,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他渠道尤其是信贷渠道的作用。第三,影子银行的发展,强化了资产价格渠道的效应,而相对弱化了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效应。研究为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市场仍存在一定程度摩擦的条件下,央行采用价格与数量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研究还表明,要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既需要加强对各种形式金融创新的监管,还需要实体经济体系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相配合。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3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流动性、一般均衡与金融稳定的“不可能三角” [J].
陆磊 ;
杨骏 .
金融研究, 2016, (01) :1-13
[2]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J].
周小川 .
中国金融, 2015, (22) :9-12
[3]   货币政策执行模式、金融错配与我国企业投资约束 [J].
于泽 ;
陆怡舟 ;
王闻达 .
管理世界, 2015, (09) :52-64
[4]   中国市场化改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演变——基于DSGE的模型分析 [J].
林仁文 ;
杨熠 .
管理世界, 2014, (06) :39-52+187
[5]   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J].
金中夏 ;
洪浩 ;
李宏瑾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69-82
[6]   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 [J].
巴曙松 .
经济纵横, 2013, (04) :27-30
[7]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的经验研究:总量融资结构的新证据 [J].
姚余栋 ;
李宏瑾 .
世界经济, 2013, 36 (03) :3-32
[8]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J].
李波 ;
伍戈 .
金融研究, 2011, (12) :77-84
[9]   物价水平的财政决定理论与实证研究 [J].
刘斌 .
金融研究, 2009, (08) :35-51
[10]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J].
盛松成 ;
吴培新 .
经济研究, 2008, 43 (10) :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