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被引:356
作者
盛松成 [1 ]
吴培新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2]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关键词
VAR模型; 实证检验;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传导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4)两个中介目标调控不同的领域:信贷规模主要针对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这是我国央行的一种现实选择,央行也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一致和协调。上述结论对于货币政策实践是有意义的,表明我们更应关注信贷规模指标并以此为核心来调控经济。当然,这种货币传导模式存在缺陷,只是阶段性地起作用。从未来的发展模式来看,要采用包含更多信息的利率作为政策中介,其前提条件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加强利率机制在货币调控中的作用 [J].
彭兴韵 .
经济学动态, 2008, (02) :60-67+76
[2]   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仍是当前合适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J].
莫万贵 ;
王立元 .
经济学动态, 2008, (02) :50-54
[3]   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适应性研究 [J].
李春琦 ;
王文龙 .
财经研究, 2007, (02) :47-57
[4]   理论有效性与实施有效性: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述评 [J].
方阳娥 ;
张慕濒 .
经济评论, 2006, (02) :95-103
[5]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 [J].
刘明志 .
金融研究, 2006, (01) :51-63
[6]   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J].
蒋瑛琨 ;
刘艳武 ;
赵振全 .
金融研究, 2005, (05) :70-79
[7]   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 [J].
范从来 .
金融研究, 2004, (06) :123-129
[8]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J].
刘斌 .
金融研究, 2002, (07) :10-17
[9]   从货币政策规则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J].
秦宛顺 ;
靳云汇 ;
卜永祥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06) :14-16
[10]   对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探讨 [J].
王召 .
经济科学, 2001, (05) :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