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不同层级可达性及其经济效应——以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35
作者
王璐 [1 ]
黄晓燕 [2 ,3 ]
曹小曙 [1 ,2 ,3 ,4 ]
范虹 [5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3] 陕西师范大学交通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所
[4]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城镇化与国土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5]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贫困山区; 不同层级城市; 空间回归;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01.02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国家公布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为例,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其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空间特征。并以县为基本单元,使用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揭示了与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对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秦巴山区交通可达性呈现以由县城驻地或地级市驻地向外围衰减的空间特征,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均呈现出"西北和东南角差"的大格局;与县城联系的便捷程度对秦巴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显著,人均GDP主要受到与特大城市和地级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越好,人均GDP越高;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时间对县城城镇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贫困山区的县由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服务能力不足,使得其难以有效发挥农副产品消费地和工业生产集聚中心职能,对其腹地的辐射带动与人口吸纳效应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秦巴山区城镇化路径分析 [J].
王吉昌 .
北方经济, 2014, (09) :90-91
[2]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对山东省91个县域的定量分析 [J].
程钰 ;
刘雷 ;
任建兰 ;
来逢波 .
地理科学, 2013, 33 (09) :1058-1065
[3]   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水平的水环境影响研究——基于空间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J].
杨欣 ;
乔琳 .
能源与节能, 2012, (07) :45-47
[4]   对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战略思考 [J].
马燕玲 .
甘肃科技, 2012, 28 (12) :1-3
[5]   关中—天水经济区路网空间通达性分析 [J].
白永平 ;
陈博文 ;
吴常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6) :724-732
[6]   城市综合交通可达性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基于“八五”以来淮安市的实证研究 [J].
刘传明 ;
张义贵 ;
刘杰 ;
董留群 .
经济地理, 2011, 31 (12) :2028-2033
[7]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湖北省79个县域的定量分析 [J].
刘传明 ;
曾菊新 .
地理研究, 2011, 30 (12) :2209-2221
[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异地城镇化的特征及趋势 [J].
黄亚平 ;
陈瞻 ;
谢来荣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08) :11-16
[9]   海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关系 [J].
黄晓燕 ;
曹小曙 ;
李涛 .
地理研究, 2011, 30 (06) :985-999
[10]   新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J].
王伯礼 ;
张小雷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52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