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中国典型农区县域社会不平等空间模式与地域差异——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8
作者:
高军波
[1
,2
]
刘彦随
[1
]
乔伟峰
[3
]
张永显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3]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县域社会不平等;
社会剥夺;
典型农区;
河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河南省为例,从社会剥夺视角系统检测了传统农区粮食连增背景下县域社会不平等空间模式、地域差异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社会不平等强度整体较高,社会发展水平呈西高东低格局,总体上形成核心—边缘半环形空间结构。河南省县域社会不平等地域差异特征显著,中原城市群社会发展水平最高,但县区间差距最大;豫东地区县域社会发展呈较低水平空间均衡,粮食主产县区的"粮财倒挂"和"粮食与民生倒挂"现象并存;农村县域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滞后于城市辖区,但其县区间差距更大,约为城市辖区的2倍。河南省县域社会不平等空间格局受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空间战略及历史发展路径依赖等因素共同影响,有着显著社会经济综合转型的结构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885 / 897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