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透水地表盖度视角下中美城市群空间结构对比——以“京津冀”与“波士华”为例

被引:15
作者
曹诗颂 [1 ,2 ]
胡德勇 [1 ,2 ]
赵文吉 [1 ,2 ]
陈姗姗 [1 ,2 ]
程庆文 [3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关键词
不透水地表盖度; 城市群; 空间结构对比; 景观格局; “三生”空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299.712 [];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将城市不透水地表盖度产品应用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提取了"京津冀"与"波士华"城市群近40年(1972-2011年)亚像元级不透水地表专题信息,构建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对比分析数据集;并引入引力模型和景观格局理论,利用引力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空间结构参数等,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从城市群与城市两个尺度对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不透水地表快速增长,而"波士华"城市群较为稳定;(2)"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经历了城市孤立发展阶段、双核心城市群阶段、城市群组阶段以及城市群网络化阶段,"波士华"城市群空间结构较为稳定,空间结构呈现出"点—轴"带状分布;(3)中国城市不透水地表盖度"高—高"聚集区呈现出典型团块状"摊大饼"形态,而美国城市呈现出一种"多中心集聚、分散成组"的态势;(4)"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生产与生活用地不透水地表面积占比均高于"波士华"城市群。最后,基于两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对比结果,从空间布局优化角度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017 / 103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 [J].
张红旗 ;
许尔琪 ;
朱会义 .
资源科学, 2015, 37 (07) :1332-1338
[2]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3) :265-270
[3]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J].
刘静玉 ;
杨虎乐 ;
宋琼 ;
范晓霞 .
地理科学, 2014, 34 (09) :1060-1068
[4]   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J].
方创琳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130-1144
[5]   中国与美国大都市区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时空差异 [J].
匡文慧 ;
迟文峰 ;
史文娇 .
地理学报, 2014, 69 (07) :883-895
[6]   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以江苏省为例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536-543
[7]   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研究, 2012, 31 (01) :107-122
[8]   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 [J].
陈彦光 .
地理研究, 2009, 28 (06) :1449-1463
[9]   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系统探索 [J].
姚士谋 ;
王书国 ;
陈爽 ;
陈振光 .
经济地理, 2006, (05) :726-730
[10]   土地利用分类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 [J].
彭建 ;
王仰麟 ;
张源 ;
叶敏婷 ;
吴健生 .
地理学报, 2006, (02) :15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