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重构:从私法权利回归公法权利

被引:88
作者
欧阳本祺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自决权; 个人信息受保护权; 领域理论; 同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不是私法上的个人信息自决权。个人信息不等于个人私有信息,个人对其信息并不具有完全的排他性支配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观应该从私法角度转向公法角度,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目的不是确权,而是规避风险。公法上的个人信息受保护权既不是私法上的个人信息自决权,也不是超个人的信息公共安全。个人信息按照其私密性高低,分别属于三个不同领域,即最核心层的隐私领域、中间层的私人领域、最外层的社会领域。个人信息所属的不同领域直接影响到本罪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个人同意并不是本罪违法性判断的决定性因素,获得个人同意的行为当然不应该构成犯罪,但未获得个人同意的行为也可能不构成犯罪。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2]   个人信息国家保护义务及展开 [J].
王锡锌 .
中国法学, 2021, (01) :145-166
[3]   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模式 [J].
劳东燕 .
比较法研究, 2020, (05) :35-50
[4]   APP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以知情同意为视角 [J].
张勇 .
法学, 2020, (08) :113-126
[5]   未经同意传播房源信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J].
舒平锋 ;
金淑琴 .
人民司法, 2020, (23) :43-46
[6]   论我国民法典中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 [J].
程啸 .
政治与法律, 2020, (08) :2-14
[7]   论我国民法典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 [J].
程啸 .
中外法学, 2020, 32 (04) :1001-1017
[8]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定位 [J].
周汉华 .
法商研究, 2020, 37 (03) :44-56
[10]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个人法益及新型权利之确证——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为视角之分析 [J].
刘艳红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 (05)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