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程序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

被引:66
作者
段文波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立案审查制; 诉的评价位阶; 期日制; 立案登记制; 诉状审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为解决"立案难"并保障当事人诉权,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立案登记制取代立案审查制。民事诉讼是一个按阶段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既要考虑当事人与法官的权限配置关系,又要考虑诉的评价位阶原理。就权限配置而言,起诉程序大致可以分为登记簿制、事前审查制与期日制三种,其中期日制为大陆法系通用模型;根据诉的评价位阶理论,起诉制度之本质在于法官如何评价诉的成立要件。在期日制下,起诉由法院审查诉状之必要记载事项和有效送达诉状组成。若必要记载事项有所欠缺,立案庭得命令当事人补正、驳回诉状甚至裁定不予受理。藉此,法院与原告之间的关系由案件受理简化为诉状审查。从法系意识立场考察,我国民事起诉程序应当向着期日制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79 / 902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再认识 [J].
段文波 .
中国法学, 2015, (02) :81-107
[2]   程序保障第三波的理论解析与制度安排 [J].
段文波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 21 (02) :76-88
[3]   日本重复起诉禁止原则及其类型化析解 [J].
段文波 .
比较法研究, 2014, (05) :73-85
[4]   再论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 [J].
傅郁林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1) :39-53
[5]   论民事一审之立案程序 [J].
段文波 .
法学评论, 2012, 30 (05) :141-145
[6]   中国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 [J].
傅郁林 .
法学家, 2011, (01) :99-113
[7]   起诉难:一个中国问题的思索 [J].
张卫平 .
法学研究, 2009, 31 (06) :65-76
[8]   十字路口的中国司法改革:反思与前瞻 [J].
左卫民 .
现代法学, 2008, (06) :60-70
[9]   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 [J].
张卫平 .
法学研究, 2004, (06) :58-68
[10]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下) [J].
汤维建 .
政法论坛, 1997, (02) :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