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韧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293
作者
赵瑞东 [1 ]
方创琳 [1 ,2 ]
刘海猛 [2 ]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城市可持续性; 全球环境变化; 系统反馈机制; 韧性转型; 研究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各种不确定风险成为制约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城市韧性作为一种城市风险治理的新思路,如何提高城市抵御、消解、适应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建设有韧性能力的城市,正成为当前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亟待探索的新课题。论文在概述城市韧性的研究缘起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多种要素(人文要素、环境要素、灾害扰动)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城市韧性框架、城市韧性评价及模拟研究等方面出发,对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城市韧性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指出当前城市韧性研究在理论框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差异性分析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最后,对城市韧性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即应以理论框架为引领,推动多目标、多层次、多视角的系统评价研究;以机理解析为支撑,实现城市韧性的动态模拟与决策预警的新突破;以实证研究为导向,继续加强多学科融合和探索城市韧性的应用模式;遵循差异性规律,实现城市规划治理从统一的"多城一策"向灵活的"一城一策"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717 / 173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8 条
[1]  
Coupled Human and Natural Cube:A nove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multiple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J]. LIU Haimeng,FANG Chuanglin,FANG Kai.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0(03)
[2]   中国城市韧性综合评估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J].
白立敏 ;
修春亮 ;
冯兴华 ;
梅大伟 ;
魏冶 .
世界地理研究, 2019, 28 (06) :77-87
[3]   汶川Ms 8.0地震极重灾区的经济韧性测度及恢复效率 [J].
周侃 ;
刘宝印 ;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9, 74 (10) :2078-2091
[4]   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时空演变及情景模拟 [J].
张行 ;
梁小英 ;
刘迪 ;
史琴琴 ;
陈海 .
地理学报, 2019, 74 (07) :1450-1466
[5]   关联演化视角下地理学区域韧性分析的新思考 [J].
李艳 ;
陈雯 ;
孙阳 .
地理研究, 2019, 38 (07) :1694-1704
[6]   中国城市的经济韧性及由来:产业结构多样化视角 [J].
徐圆 ;
张林玲 .
财贸经济, 2019, 40 (07) :110-126
[7]   居民活动视角的城市雾霾灾害韧性评估——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J].
孙鸿鹄 ;
甄峰 .
地理科学, 2019, 39 (05) :788-796
[8]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魔方”的基本概念及框架 [J].
刘海猛 ;
方创琳 ;
李咏红 .
地理学报, 2019, 74 (08) :1489-1507
[9]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转型 [J].
吕永龙 ;
曹祥会 ;
王尘辰 .
生态学报, 2019, 39 (04) :1125-1134
[10]   基于应对公共健康危害的广州社区恢复力评价及空间分异 [J].
杨莹 ;
林琳 ;
钟志平 ;
欧莹莹 ;
徐茜 ;
蒙美昀 ;
郝珊 .
地理学报, 2019, 74 (02) :26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