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Ms 8.0地震极重灾区的经济韧性测度及恢复效率

被引:59
作者
周侃 [1 ]
刘宝印 [2 ]
樊杰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恢复效率; 灾后重建地区; 汶川地震;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揭示灾后经济发展状态和恢复过程,按照灾区经济韧性科学制定灾后经济重建的调控政策与恢复手段,对增强灾害防范与系统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为案例,基于长时序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与ARIMA模型,测算灾区经济韧性指数,并运用改进的规模报酬可变DEA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灾后年际经济恢复效率及影响效应。结果显示:①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经济韧性指数为0.877,地震导致灾区短期经济衰退,但2年内恢复至震前水平,工业经济韧性低于农业和服务业。②受灾当年灾区经济恢复综合效率为0.603,其中,平原丘陵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显著优于高原山地区。③灾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年际波动强烈,经济恢复效率显著下降造成短期经济衰退,灾后2年TFP指数下降33.7%和15.2%后恢复至稳态。④灾后恢复效率显著下降主因为技术变动因素,而生产体系更新程度决定了灾后经济韧性。随着灾后经济恢复的规模收益下降,灾区经济恢复主要依赖纯技术效率,提升纯技术效率是保持灾后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可见,针对重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灾区当地需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再适应,同时,通过生产体系更新提升技术进步水平,以发挥灾后大规模资金、设施、人力等要素投入的规模效应,从而增强应对灾害冲击的经济韧性与恢复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078 / 209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基于韧性的灾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 [J].
万膑莲 ;
翟国方 .
现代城市研究, 2017, (09) :41-47
[2]   透视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研究 [J].
史培军 ;
王季薇 ;
张钢锋 ;
孔锋 ;
王静爱 .
地理研究, 2017, 36 (08) :1401-1414
[3]   面向重建规划的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应急评价范式 [J].
周侃 ;
樊杰 ;
徐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3) :286-295
[4]   自然灾害后的经济恢复研究进展 [J].
宋崇振 ;
杨济源 ;
王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02) :196-201
[5]   基于时间序列的江苏人均GDP预测研究 [J].
陈洁 ;
曹克章 ;
刘哲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4) :74-78
[6]   汶川地震对阿坝州经济增长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 [J].
唐彦东 ;
于汐 ;
刘春平 .
自然灾害学报, 2014, 23 (05) :90-97
[7]   中国“举国体制”应对巨灾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及应用 [J].
吴吉东 ;
郝晓琳 ;
李宁 ;
张洁 ;
傅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 (01) :100-104
[8]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灾后经济非均衡与路径恢复研究 [J].
朱靖 .
中国管理科学, 2013, 21 (04) :121-128
[9]   灾害恢复度量框架——Katrina飓风灾后恢复应用案例 [J].
吴吉东 ;
李宁 ;
周扬 ;
顾孝天 ;
郝晓琳 .
自然灾害学报, 2013, 22 (04) :58-64
[10]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 [J].
陈运泰 ;
杨智娴 ;
张勇 ;
刘超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06) :1064-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