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1 条
基于应对公共健康危害的广州社区恢复力评价及空间分异
被引:51
作者:
杨莹
[1
]
林琳
[1
,2
]
钟志平
[1
]
欧莹莹
[1
,3
]
徐茜
[4
,5
]
蒙美昀
[1
]
郝珊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3]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4] 广州地理研究所
[5] 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词:
社区恢复力;
公共健康危害;
社区;
广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7.1 [医疗服务制度];
学科分类号:
1004 ;
120402 ;
摘要:
公共健康危害形势日趋严峻,综合测度社区恢复力并探寻空间分异格局,有利于摸清城市公共健康水平及社区应对健康危害的能力,对推动社区健康治理、促进健康公平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向公共健康领域拓展及中国化探索具有理论创新意义。以广州市社区为基本单元,从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政府制度5个子维度选取23个指标、32个表征要素建立应对公共健康危害的社区恢复力评价模型,运用灰色关联TOPSIS法对其进行测度,将社区恢复力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和差5个等级,结果显示:恢复力中等水平社区居多,优秀级和差级社区均较少,整体呈"橄榄型"结构,且城市社区恢复力优于乡村社区;社区恢复力空间上由中部向四周,东北部向西部,南部向北部梯度递减,各子系统空间格局差异显著;不同等级恢复力的社区呈"集群化"空间分布,优秀级呈"双中心"格局、良好级呈"核心—边缘"格局、中等和较差级均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差级呈"边缘延伸"格局;中部、南部公共健康安全,西部相对较危险因而是城市公共健康安全重点防御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66 / 284
页数:1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