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过程与调控

被引:122
作者
樊杰 [1 ,2 ]
王亚飞 [1 ,2 ]
梁博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格局演变; 空间均衡; 空间治理; 调控; 拐点;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2018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64520元(将近10000美元)。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和区域发展差距倒"U"字型曲线表明,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将步入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转向缩小的拐点区段。本文讨论了1978年以来拐点发生前40年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过程,(1)处于发展上游(前8位最发达的省区)和下游(后8位欠发达省区)省区人均GDP的差距从1978年的407元增加到2018年的53817元;(2)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外向型经济、非公有经济的拉动下,呈顺时针方向发生旋转,中国东南地区成为经济加速集聚的区域;(3)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四大核心区域为顶点、相邻区域的连线为边界合围成的菱形结构,其GDP占全国比重稳定在75%左右。2020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应进入演变的拐点,一方面表现为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则是从非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向高质量区域发展的转变。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在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相向基本同步的增长过程,并呈现出因地域功能不同而分异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模式。未来30年,按照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要求,应把重点城市化地区、相对欠发达地区、重要安全保障区等三类区域以及区域间互动关系等为调控和优化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重点,而建立以主体功能区划—战略—规划—制度为统领的空间治理体系,将成为调控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基本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2437 / 245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中国人文地理学70年创新发展与学术特色 [J].
樊杰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 49 (11) :1697-1719
[2]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值与耦合分析模型构建 [J].
樊新刚 ;
仲俊涛 ;
杨美玲 ;
文琦 ;
马振宁 ;
米文宝 .
地理学报, 2019, 74 (10) :2062-2077
[3]   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 [J].
王亚飞 ;
樊杰 ;
周侃 .
地理研究, 2019, 38 (10) :2415-2429
[5]   理解、把握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J].
高培勇 .
经济学动态, 2019, (08) :3-9
[6]   中国主体功能区核心—边缘结构解析 [J].
王亚飞 ;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9, 74 (04) :710-722
[7]   40年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变化及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 [J].
樊杰 ;
王亚飞 .
经济地理, 2019, 39 (01) :1-7
[8]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综合研究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规律的理论基石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597-607
[9]   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 [J].
傅伯杰 .
地理学报, 2017, 72 (11) :1923-1932
[10]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17, 37 (05) :64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