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度模型的形式、性质及在地理学中的若干误用

被引:269
作者
丛晓男 [1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
关键词
耦合; 协调; 数学性质; 零阶齐次; 系统; 地理学;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9.04.003
中图分类号
P91 [数理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耦合度模型在区域经济、城市科学、环境政策、科技政策等地理学相关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对该模型表达形式和性质的讨论却鲜有涉及,且模型应用存在较多错误。文章从耦合度的物理意义出发,给出其两种一般化表达式C1和C2,并详细分解其计算过程。研究发现并证明耦合度具有零阶齐次性,且满足C1,C2∈[0,1]。当系统个数为2时,C1和C2具有相同的表达式,当系统个数大于2个时,C1≤C2。鉴于耦合度模型被大量误用且目前这一状况仍无改观,作者结合近年有关文献,对一般化表达错误、不同耦合度模型混淆、耦合度取值范围错误及耦合阶段划分错误等问题给予阐释与纠正。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耦合协调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J].
蔡雪雄 ;
林南艳 .
经济问题, 2016, (09) :116-119+125
[2]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 [J].
范红艳 ;
薛宝琪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6, (04) :104-109
[3]   耦合协调模型在“美丽中国”建设评价中的运用 [J].
谢炳庚 ;
陈永林 ;
李晓青 .
经济地理, 2016, 36 (07) :38-44
[4]   城市创新能力与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J].
刘雷 ;
喻忠磊 ;
徐晓红 ;
张华 .
经济地理, 2016, 36 (06) :59-66
[5]   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 [J].
杨武 ;
杨淼 .
中国科技论坛, 2016, (03) :30-35
[6]   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转型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铜陵市为例 [J].
王伟 ;
孙雷 .
地理科学, 2016, 36 (02) :204-212
[7]   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 [J].
翁钢民 ;
李凌雁 .
经济地理, 2016, 36 (01) :178-185
[8]   河南省城市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研究 [J].
梁留科 ;
王伟 ;
李峰 ;
王冠孝 ;
蒋思远 ;
宁立新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6 (01) :1-8
[9]   东北三省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测度 [J].
徐卓顺 .
城市问题, 2015, (10) :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