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扩张与限缩

被引:72
作者
刘伟
机构
[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集资; 民间融资; 金融改革;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2.11.012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运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惩治非法集资在获得体制上认同的同时,却饱受学界、社会的指责和非议。基于金融管理本位主义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法,将大量民间融资行为视为对金融业务专营权的冲击和破坏,对其予以刑事处罚。金融监管机构治理非法集资经历了从精细化到一刀切的转变,这一转变由于经济犯罪的双重违法性特征,直接传导至刑事司法。而这样的传导趋势又恰恰得到了该罪"存款"一词的不确定性的配合,最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行政监管和刑事司法过程中不断扩张,成为新的"口袋罪"。这不仅仅对民间金融实施了一种自身逻辑混乱、不合理的暴力压制,更造成了刑法自身的结构性危机。刑事立法应当将具有实际生产经营用途的融资行为予以合法化处理,但也不能因此忽视了对毫无任何生产经营用途、无抗风险能力的吸收资金"炒钱"行为的惩治。治理非法集资的根本在于金融体制的改革,在此过程中刑法应当对金融创新和改革留有余地和及时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刑法严惩非法集资行为之反思 [J].
刘宪权 .
法商研究, 2012, 29 (04) :119-126
[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去罪论——兼评《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第一条 [J].
刘新民 .
江苏社会科学, 2012, (03) :130-135
[4]   非法集资中的不特定对象标准探析——证券私募视角的全新解读 [J].
李有星 ;
范俊浩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 (05) :127-137
[5]   民间融资的刑法制裁体系及其完善 [J].
李怀胜 .
法学论坛, 2011, 26 (03) :112-117
[6]   论非法集资的证券化趋势与新调整方案 [J].
李有星 .
政法论丛, 2011, (02) :35-40
[7]   论“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以三种商品交易形式为例 [J].
丁慧敏 .
政治与法律, 2011, (04) :48-55
[8]  
非法集资刑事规制的不足与完善[J]. 李皛.金融法苑. 2010(01)
[9]   集资行为的刑事管制——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考察 [J].
毛玲玲 .
政治与法律, 2009, (09) :34-44
[10]   非法集资活动的刑法规制 [J].
彭冰 .
清华法学, 2009, 3 (03) :1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