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口规模与中国经济增长:来自城市的视角

被引:15
作者
李杰伟 [1 ]
吴思栩 [2 ]
机构
[1]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互联网; 渗透率; 人口规模; 城市经济增长; 网络效应;
D O I
10.13676/j.cnki.cn36-1030/f.2020.01.001
中图分类号
C92-05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1201 ; 0201 ; 020105 ;
摘要
基于中国2001—2016年城市级别数据,将人口规模纳入互联网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重新估计了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平均而言,互联网能提高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率,但结果并不稳健,原因在于互联网对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影响不显著或者影响为负。第二,城市人口规模越大,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强。第三,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可以解释这种强化作用。门槛回归的结果显示存在两个门槛值,分别为7.72%和14.32%,只有当渗透率超过7.72%时,互联网才能显著地促进城市经济增长。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即使在平均渗透率较低的中西部,互联网对其大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仍大于平均渗透率较高的东部小城市。因此,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应在城市或者城市群层面上进行,以兼顾效率和地区的平衡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 [J].
卢福财 ;
徐远彬 .
当代财经, 2018, (12) :92-101
[2]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中国经济增长 [J].
韩宝国 ;
李世奇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 35 (11) :128-141
[3]   信息通信能力能否增强地方财政民生回应——基于互联网等现代ICT的角度 [J].
刘成奎 ;
徐啸 .
当代财经, 2018, (06) :38-49
[4]   “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J].
王可 ;
李连燕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 35 (06) :3-20
[5]   互联网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叶初升 ;
任兆柯 .
南京社会科学, 2018, (04) :18-29
[6]   互联网对中国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与效应 [J].
张旭亮 ;
史晋川 ;
李仙德 ;
张海霞 .
经济地理, 2017, 37 (12) :129-137
[7]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有偏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增长 [J].
封永刚 ;
蒋雨彤 ;
彭珏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 (09) :39-56
[8]   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吗? [J].
郭家堂 ;
骆品亮 .
管理世界, 2016, (10) :34-49
[9]   城市人力资本的分化:探索不同技能劳动者的互补和空间集聚 [J].
梁文泉 ;
陆铭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 (03) :185-197
[10]   宽带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J].
韩宝国 ;
朱平芳 .
统计研究, 2014, 31 (10)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