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信贷质量与银行风险偏好的实证检验

被引:44
作者
于一
何维达
机构
[1]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偏好; 异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832.4 [信贷];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1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传统的货币理论忽视了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的关系,而次贷危机唤起了理论界对这种风险效应的思考。本文采用1999~2009年中国50家商业银行数据,考察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质量与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风险,风险的动态性将其延续到货币政策的紧缩阶段,削弱货币政策的理论效力。不同银行会对货币政策冲击做出异质反应,资本充足率高、收入多元化的银行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城市商业银行更重视信贷质量,但却在风险效应中表现更为激进,这种异质反应进一步阻碍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实现。上述结论说明,货币政策制定中应考虑这种风险效应的影响,并对不同风险特征的银行实施差别化监管。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制度金融理论的新发展:文献述评 [J].
张杰 .
经济研究, 2011, 46 (03) :145-159
[3]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体制转换特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考察 [J].
姜再勇 ;
钟正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4) :62-77
[4]   中国货币政策产业异质性及其决定因素——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叶蓁 .
财经论丛, 2010, (01) :50-56
[5]   经济波动、不良贷款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J].
李麟 ;
索彦峰 .
国际金融研究, 2009, (06) :55-63
[6]  
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J]. 张杰.管理世界. 2008(11)
[7]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J].
盛松成 ;
吴培新 .
经济研究, 2008, 43 (10) :37-51
[8]   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贷款供给吗?——来自银行资产组合行为的经验证据 [J].
索彦峰 ;
范从来 .
经济科学, 2007, (06) :57-65
[9]   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J].
蒋瑛琨 ;
刘艳武 ;
赵振全 .
金融研究, 2005, (05) :70-79
[10]   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 [J].
周英章 ;
蒋振声 .
金融研究, 2002, (09) :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