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变革与转型

被引:8
作者
肖骁 [1 ,2 ,3 ]
谢晓萍 [2 ]
李京忠 [1 ,4 ]
谢潇 [1 ]
薛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城市空间结构; 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21213002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及规划的重要抓手。如何科学认识新时期城市空间结构是深化城市认知并进行人与自然和谐调控的基础。文章简要回顾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新时期技术革命、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指出城市空间结构在组织原则、组织方式、优化目标及要素成分方面的变革性转向,阐明传统理论用于解释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局限性。提出从人地地域系统理论出发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范式、重新认识城市空间结构载体空间、强化城市空间结构关系解析,以及革新城市空间结构测度体系等新时代认识路径。未来应对城市空间结构认知方面挑战的关键举措,即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集成城市空间结构解析关键技术、融合应用多源数据、建设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控的数字孪生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1118 / 112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31]   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地理学报, 2006, (02) :199-211
[32]   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 [J].
顾朝林 ;
王法辉 ;
刘贵利 .
地理学报, 2003, (06) :917-926
[33]   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J].
陈述彭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 (04) :289-291
[34]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吴启焰 ;
朱喜钢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 (02) :46-50
[35]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 [J].
陆大道 ;
郭来喜 .
地理学报, 1998, (02) :3-11
[36]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J].
唐子来 .
城市规划汇刊, 1997, (06) :1-11+63
[37]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J].
吴传钧 .
经济地理, 1991, (03) :1-6
[38]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 [J].
钱学森 ;
于景元 ;
戴汝为 .
自然杂志, 1990, (01) :3-10+64
[39]   面向中国空间治理现代化的科技强国适应策略 [J].
樊杰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 35 (05) :564-575
[40]  
朱锡金.城市结构的活性[J].城市规划学刊,19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