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法律推理的基本模式——基于可废止逻辑的刻画

被引:18
作者
雷磊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法律推理; 人工智能; 可废止逻辑; 废止者; 基本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1 [法律逻辑学];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从逻辑学的角度看,法律推理具有非单调性。人工智能时代更清晰地凸显出了与这一特性相应的可废止推理模式的必要性。可废止推理虽未必一定用可废止逻辑来刻画,但这一做法在人工智能的环境下更加合乎目的。法律推理的可废止性源于法律规则的可废止性,法律规则的逻辑形式化要求将其构成要件表征为"有待证明的要素"(P要素)与"未被驳倒的要素"(NR要素)两部分,后者的引入恰当地处理了规则与例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引入三类"废止者",即反驳型废止者、截断型废止者和削弱型废止者,来建构可废止法律推理的基本模型。但这同时也显现出了可废止法律推理的智能化限度,核心在于它无法进行司法裁判中必不可少的价值判断。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情感计算的应用困境及其法律规制 [J].
王禄生 .
东方法学, 2021, (04) :49-60
[2]   智能裁判的价值填补——以法律解释的认知研究为突破口 [J].
宋保振 .
求是学刊, 2021, 48 (02) :103-113
[3]   反思智能化裁判的可能及限度 [J].
孙海波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0, 28 (05) :80-99
[5]  
人工智能与法律推理[J]. 凯斯·孙斯坦,陆幸福.人工智能法学研究. 2018(02)
[6]   论法学中的可废止性 [J].
宋旭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 25 (02) :120-135
[7]   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可能与限度 [J].
周尚君 ;
伍茜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9, 22 (01) :53-66
[9]   论证的形式模型概述及其在哲学上的应用(英文) [J].
亨利普拉肯 .
逻辑学研究, 2011, 4 (01) :65-86
[10]   法的发现与证立 [J].
焦宝乾 .
法学研究, 2005, (05) :14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