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居住分异

被引:34
作者
李志刚
机构
[1]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居住分异; 广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居住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3 ;
摘要
"新"城市主义下的当代中国城市体现出快速、明显的多元化、异质化趋向,尤以居住空间转型方面最为突出。已有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内生的体制转型和外生的全球化因素共同推进了中国城市居住分异,"择邻而居"式居住更在日益重塑居住格局。但是,对中固城市居住分异程度的认识尚待深入,居住分异研究往往"只闻雷声不见雨点",已有实证多以微观社区为载体,城市尺度的研究反不多见。为此,本文以广州为例,采用2000年五普数据,对广州中心城区的居住分异度直接进行测算,直观地展示出居住分异度。研究表明,空间分异度最高的社会群体是外来人口,其次是体力劳动者群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从业者);而在住房分布上,分异度最高的是购买的公有房(即房改房)和自建房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 [J].
李志刚 ;
薛德升 ;
Michael Lyons ;
Alison Brown .
地理学报, 2008, (02) :207-218
[2]   20世纪90年代广州市从业人员的社会空间分异 [J].
魏立华 ;
丛艳国 ;
李志刚 ;
闫小培 .
地理学报, 2007, (04) :407-417
[3]   中国的城市化与“新”城市主义 [J].
吴缚龙 .
城市规划, 2006, (08) :19-23+30
[4]   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地理学报, 2006, (02) :199-211
[5]   “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 [J].
魏立华 ;
闫小培 .
城市规划, 2005, (07) :9-13+56
[6]   上海国际社区需求特点和规划原则初探 [J].
文嫮 ;
宁奉菊 ;
曾刚 .
现代城市研究, 2005, (05) :17-21
[7]   都市村社共同体——有关农民城市化组织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 [J].
蓝宇蕴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2) :144-154+207
[8]   广州市建成区住房空间结构及其成因 [J].
周春山 ;
陈素素 ;
罗彦 .
地理研究, 2005, (01) :77-88
[9]   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卢汉龙 .
城市规划, 2004, (06) :60-67
[10]   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 [J].
顾朝林 ;
王法辉 ;
刘贵利 .
地理学报, 2003, (06) :91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