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

被引:133
作者
庄贵阳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试点-扩散; 府际关系; 政策设计; 地方政府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D63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政策试点是中国国家治理策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遵循"由点到面"逻辑以试验手段制定政策的一种常规性工作方法。低碳城市试点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的地区开展试点,探索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模式。现有文献侧重低碳城市建设的内涵、建设模式与路径、温室气体的核算方法、政策手段、峰值研究与达峰路径、效果评估等,有力地支持了低碳城市建设决策,但对于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鲜有涉及。本文从政策过程理论、央地关系两个视角,结合府际学习与竞争关系,建构了中国低碳城市政策"试点–扩散"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分析框架。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具有探索型开拓性、综合型专业性、授权型自主性的特点,结合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文件要求和实践进展,从政策试点的选点、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估五个方面对于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相较于经济领域的其他政策试点,低碳城市政策试点具有弱激励弱约束的政策环境。地方政府基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领导力,在政策创新方面表现出争先、自主、效仿和守成四种行为特征,并以杭州、深圳、镇江、成都四个表率城市做了实证。政策"试点-扩散"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中国政策创新与扩散的过程,可能在现实中需要往复多次进行,中国已陆续开展的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就遵循这样的政策逻辑。试点的意义是试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前三批试点城市评估结果来看,试点城市在低碳发展目标设定、转型路径探索和低碳发展动力转换等方面与社会的预期仍有差距,为此本文提出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激发城市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完善低碳城市试点的科学论证机制;三是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长效机制;四是强化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导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1]   中国超大城市碳排放达峰的影响因素及组合情景预测——基于门限-STIRPAT模型的研究 [J].
王勇 ;
许子易 ;
张亚新 .
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9 (12) :4284-4292
[2]   《巴黎协定》下市场机制建设中的风险与对策 [J].
陶玉洁 ;
李梦宇 ;
段茂盛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 16 (01) :117-125
[3]   低碳试点政策对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J].
逯进 ;
王晓飞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6) :128-141
[4]   基于三部门划分的能源碳排放总量目标地区分解 [J].
卞勇 ;
曾雪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 (10) :106-114
[5]   顾此失彼还是一举两得?——对我国碳减排经济政策实施后减排效果的检视 [J].
杨博文 ;
尹彦辉 .
财经论丛, 2020, (02) :104-112
[6]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苏旭冉 ;
蔺雪芹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04) :48-57
[7]   中国低碳试点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J].
龚梦琪 ;
刘海云 ;
姜旭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 (06) :50-57
[8]   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评估及机制分析 [J].
周迪 ;
周丰年 ;
王雪芹 .
资源科学, 2019, 41 (03) :546-556
[9]   政策试点的产生机制及偏离效应分析——以中央发动的政策试点为例 [J].
刘宏玉 ;
范炳良 .
领导科学, 2019, (04) :60-64
[10]   政策创新争先模式的府际学习机制 [J].
杨宏山 ;
李娉 .
公共管理学报, 2019, 16 (02) :1-1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