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

被引:133
作者
庄贵阳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试点-扩散; 府际关系; 政策设计; 地方政府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D63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政策试点是中国国家治理策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遵循"由点到面"逻辑以试验手段制定政策的一种常规性工作方法。低碳城市试点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的地区开展试点,探索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模式。现有文献侧重低碳城市建设的内涵、建设模式与路径、温室气体的核算方法、政策手段、峰值研究与达峰路径、效果评估等,有力地支持了低碳城市建设决策,但对于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鲜有涉及。本文从政策过程理论、央地关系两个视角,结合府际学习与竞争关系,建构了中国低碳城市政策"试点–扩散"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分析框架。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具有探索型开拓性、综合型专业性、授权型自主性的特点,结合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文件要求和实践进展,从政策试点的选点、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估五个方面对于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相较于经济领域的其他政策试点,低碳城市政策试点具有弱激励弱约束的政策环境。地方政府基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领导力,在政策创新方面表现出争先、自主、效仿和守成四种行为特征,并以杭州、深圳、镇江、成都四个表率城市做了实证。政策"试点-扩散"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中国政策创新与扩散的过程,可能在现实中需要往复多次进行,中国已陆续开展的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就遵循这样的政策逻辑。试点的意义是试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前三批试点城市评估结果来看,试点城市在低碳发展目标设定、转型路径探索和低碳发展动力转换等方面与社会的预期仍有差距,为此本文提出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激发城市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完善低碳城市试点的科学论证机制;三是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长效机制;四是强化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导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31]   渐进式改革中的政策试点机理 [J].
张勇杰 .
改革, 2017, (09) :38-46
[32]   中国深度脱碳路径及政策分析 [J].
刘强 ;
陈怡 ;
滕飞 ;
田川 ;
郑晓奇 ;
赵旭晨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9) :162-170
[33]   我国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 [J].
曾悦 .
金融经济, 2017, (10) :89-93
[35]   低碳城市建设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 [J].
王丹丹 .
生态经济, 2016, 32 (09) :47-51
[36]   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水平及达峰路径研究 [J].
马丁 ;
陈文颖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S1) (S1) :1-4
[37]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及其转变——以低碳城市试点为例 [J].
操小娟 .
领导科学论坛, 2016, (09) :44-53
[38]   政策试验的国家治理定位与研究述评 [J].
梅立润 .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 (01) :61-64
[39]   碳交易和碳税情景下碳减排二层规划决策模型研究 [J].
赵黎明 ;
殷建立 .
管理科学, 2016, (01) :137-146
[40]   公共政策“先行先试”各要素类型分析 [J].
石晋昕 .
经济师, 2016, (01)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