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耦联的实证研究

被引:121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信息产业; 制造业; 空间集聚;
D O I
10.13269/j.cnki.ier.2015.03.003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0202 ;
摘要
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开展定量研究,并以此量化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和细化产业耦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作用力度。结果表明:除广东省和江苏省外,我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协调度属普遍不协调,归因于产业转型时期低下的耦联效率;区域产业耦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表现出空间相关性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这得益于东部发达的经济体、中部"两型社会"的创新政策特权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西部和谐的政府管制政策。综上,我国应深化产业的耦联效应;发挥省域高新技术的竞合优势;维护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而化解信息技术的空间壁垒、巩固政府的动态调节机制、模糊产业耦联边界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1+110 +11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信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作用机制 [J].
齐亚伟 ;
刘丹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4, 44 (06) :113-120
[2]   两化融合对中国工业环境治理绩效的贡献——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经验证据 [J].
张亚斌 ;
金培振 ;
沈裕谋 .
产业经济研究, 2014, (01) :40-50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动态耦合过程分析 [J].
苑清敏 ;
赖瑾慕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01) :60-64
[4]   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实证研究——以电子信息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为例 [J].
单元媛 ;
罗威 .
企业经济, 2013, 32 (08) :49-56
[5]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评价研究 [J].
张轶龙 ;
崔强 .
科研管理, 2013, 34 (04) :43-49
[6]  
中国信息产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省际实证研究[J]. 李春梅,杨蕙馨.产业经济评论. 2012(04)
[7]   中国最优产业结构:理论模型与定量测算 [J].
肖兴志 ;
彭宜钟 ;
李少林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1) :135-162
[8]   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融合的空间计量分析 [J].
陶晓红 ;
曹元坤 ;
齐亚伟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11) :40-45
[9]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J].
王燕 ;
徐妍 .
财经研究, 2012, 38 (03) :135-144
[10]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 [J].
谢康 ;
肖静华 ;
周先波 ;
乌家培 .
经济研究, 2012, 47 (01) :4-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