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融合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6
作者
陶晓红 [1 ]
曹元坤 [1 ]
齐亚伟 [2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区域经济融合; 空间计量; 产业集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63 [];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从空间计量的角度出发,考察了2000―2009年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动态演化趋势以及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融合的效应。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呈现"高集聚、低相关"的空间分布特征,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程度在逐年提高,而区域经济差距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演化趋势;我国省际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非随机空间集聚效应和条件趋同效应,趋同速度的不一致将导致经济呈现块状分布;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先表现出集聚效应后表现出扩散效应,过大与过小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都不利于经济增长,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只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产业.[M].李金华等;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产业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J].
谢永琴 ;
钟少颖 .
工业技术经济, 2010, 29 (05) :133-138
[3]   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J].
陈建军 ;
胡晨光 .
管理世界, 2008, (06) :68-83
[4]   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 [J].
张晓旭 ;
冯宗宪 .
经济学(季刊), 2008, (02) :399-414
[5]   欧洲治理中贯彻“融合与趋同”的实践及其意义 [J].
杨逢珉 ;
张永安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02) :9-12+21
[6]   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J].
范剑勇 .
经济研究, 2006, (11) :72-81
[7]   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 [J].
石磊 ;
高帆 .
管理世界, 2006, (05) :35-44
[8]   中国地区经济σ-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J].
林光平 ;
龙志和 ;
吴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4) :14-21+69
[9]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J].
蔡昉 ;
都阳 .
经济研究, 2000, (10) :30-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