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对中国工业环境治理绩效的贡献——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经验证据

被引:37
作者
张亚斌
金培振
沈裕谋
机构
[1]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重化工业化; 两化融合;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治理绩效; 工业绿色转型; 碳减排能力;
D O I
10.13269/j.cnki.ier.2014.01.005
中图分类号
F426.72 []; X196 [环境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 ; 0201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重化工业化阶段难以逾越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消除其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已成为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基于两化融合的内涵构建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改进的技术创新模型,利用20022010年中国各省市工业面板数据,着重探讨了重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与工业环境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较高的重化工业化水平有助于工业化与信息化更好的匹配与融合。(2)两化融合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抑制重化工业化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从而改善区域工业环境治理绩效。(3)国有企业有着更强的污染控制和碳减排能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在降低污染的同时也会导致碳排放微弱上升,而煤炭消费占比、能源强度等因素不利于工业环境治理绩效的改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和民众干预等因素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尚不明显。最后,本文提出了在重化工业化阶段依托两化融合实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战略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和动态效应分析 [J].
何强 .
产业经济研究, 2012, (05) :11-18
[2]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理论和经验研究 [J].
申萌 ;
李凯杰 ;
曲如晓 .
世界经济, 2012, 35 (07) :83-100
[3]   能源价格、技术变化和信息化投资对部门能源强度的影响 [J].
樊茂清 ;
郑海涛 ;
孙琳琳 ;
任若恩 .
世界经济, 2012, 35 (05) :22-45
[4]   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战略 [J].
黄群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3) :5-16
[5]   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 [J].
屈小娥 .
产业经济研究, 2012, (01) :35-43+77
[6]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 [J].
谢康 ;
肖静华 ;
周先波 ;
乌家培 .
经济研究, 2012, 47 (01) :4-16+30
[7]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一个理论模型 [J].
谢康 ;
肖静华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 (04) :210-216
[8]   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21-34+58
[9]   IE+IT:工业工程与信息化集成的企业增效管理创新模式 [J].
齐二石 ;
陈君彦 ;
刘亮 .
工程机械, 2009, 40 (11) :78-82
[10]   中国工业化的资源路线与资源供求 [J].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2)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