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整理论的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检验

被引:12
作者
李宏瑾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关键词
利率期限结构; 预期假说; 协整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期限国债利率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从而支持了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不同期限利率通过短期动态调整的误差修正机制,实现了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经验研究还发现,隔夜及1月期短端利率始终是其他各期限利率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这为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调控向利率价格引导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非线性动态调整:基于MS-VECM模型的研究途径 [J].
孙皓 ;
俞来雷 .
当代财经, 2012, (01) :67-74
[2]   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 [J].
王志栋 .
投资研究, 2012, 31 (01) :25-40
[3]   货币政策操作对银行部门的影响——基于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
杨国中 ;
李宏瑾 ;
尹兴中 .
投资研究, 2011, 30 (11) :3-15
[4]   中国货币市场利率的期限风险溢价 [J].
余文龙 ;
王安兴 .
证券市场导报, 2010, (09) :34-40
[5]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与间接货币调控——对央票操作及其基准利率作用的实证分析 [J].
李宏瑾 ;
项卫星 .
财贸经济, 2010, (04) :13-19+46+136
[6]   宏观经济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影响研究 [J].
于鑫 .
南方经济, 2009, (06) :25-33
[7]   走向间接调控的中国货币政策 [J].
张晓慧 .
中国金融, 2008, (23) :44-47
[8]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J].
盛松成 ;
吴培新 .
经济研究, 2008, 43 (10) :37-51
[9]   利率期限结构研究述评 [J].
林海 ;
郑振龙 .
管理科学学报, 2007, (01) :79-93+98
[10]   基于我国国债回购市场的利率预期理论检验 [J].
李彪 ;
杨宝臣 .
证券市场导报, 2006, (08)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