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与农业用能强度收敛性

被引:24
作者
李静
蒋长流
机构
[1]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农业用能; 收敛性;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F323.5 [农业商品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农业能源的消耗及其增长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农业大国,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全面考察农业能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β收敛模型的适当改进,构建了具有时滞因子的调整模型,分别考察了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区域农业用能强度的收敛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用能强度随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收敛或发散情况。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收敛的,即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最快,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在三者中最慢;第二,我国区域农业用能强度也具有收敛性,即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具体到不同类别,尽管煤、油、电使用效率都呈现出收敛性,但是电的使用效率最高,而油的使用效率最低,同时,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主要体现在农业用电上;第三,我国区域农业用能效率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结果,并显示出个体属性差异、区域差异和结构特征。就政策建议而言,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用能的替代弹性,优化农业用能结构以及通过资本驱动农业发展和培育农业人力资本等途径是提高农业能源使用效率的适宜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全要素生产率、投入替代与地区间的能源效率 [J].
孙广生 ;
黄祎 ;
田海峰 ;
王凤萍 .
经济研究, 2012, 47 (09) :99-112
[2]   基于环境绩效的长三角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J].
张伟 ;
吴文元 .
经济研究, 2011, 46 (10) :95-109
[3]   区域部门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差异收敛分析 [J].
齐绍洲 ;
李锴 .
经济研究, 2010, 45 (02) :109-122
[4]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 [J].
潘文卿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72-84+222
[5]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李国璋 ;
霍宗杰 .
经济评论, 2009, (06) :101-109
[6]   中国农业能源消费与国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J].
李金铠 .
经济纵横, 2008, (09) :70-72
[7]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 [J].
师博 ;
张良悦 .
当代财经, 2008, (02) :17-21
[8]   提升工业能效面临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J].
李天舒 ;
王敏洁 .
生态经济, 2007, (11) :108-111
[9]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transition countries [J].
Cornillie, J ;
Fankhauser, S .
ENERGY ECONOMICS, 2004, 26 (03) :283-295
[10]  
The decrease in the difference of energy intensities between OECD countries from 1971 to 1998[J] . J.W. Sun.Energy Policy . 200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