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双向挤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

被引:31
作者
谢康 [1 ,2 ]
廖雪华 [1 ,2 ]
肖静华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双向挤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技术效率; 创新; 比较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摘要
经济内部结构的反向角力与外部环境"双向挤压"交织在一起,构成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和风险管控方向。为此,本文将内部技术效率模式创新与突破"双向挤压"困局联系起来,基于1990-2014年55个经济体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中等收入阶段存在着由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路径转变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路径的重塑技术效率模式的创新过程。为此,要突破"双向挤压",可以通过内部创新技术效率模式来实现: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路径为主、工业化促进路径为辅,形成市场领先的融合创新来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挑战;另一方面以工业化促进路径为主、信息化带动路径为辅,形成体系性领先的融合创新应对发展中国家同类竞争,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要素禀赋相同而禀赋的结构顺序不同的差序比较优势。本文研究为中国经济发展突破"双向挤压"困局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政策分析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 [J].
曹静 ;
周亚林 .
经济学动态, 2018, (01) :103-115
[3]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新进展和转换路径 [J].
刘长庚 ;
张磊 .
财经科学, 2017, (01) :123-132
[4]   融资约束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来自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理论与证据 [J].
马述忠 ;
张洪胜 ;
王笑笑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1) :83-107+206
[5]   增长跨越:经济结构服务化、知识过程和效率模式重塑 [J].
袁富华 ;
张平 ;
刘霞辉 ;
楠玉 .
经济研究, 2016, 51 (10) :12-26
[6]   协调成本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视角 [J].
谢康 ;
肖静华 ;
乌家培 ;
方程 .
经济学动态, 2016, (05) :14-25
[7]   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 [J].
刘斌 ;
魏倩 ;
吕越 ;
祝坤福 .
经济研究, 2016, 51 (03) :151-162
[8]   产业升级路径选择:遵循抑或偏离比较优势——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 [J].
邓向荣 ;
曹红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02) :52-67
[9]   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 [J].
蔡跃洲 ;
张钧南 .
经济研究, 2015, 50 (12) :100-114
[10]   比较优势与产业政策效果——来自出口加工区准实验的证据 [J].
陈钊 ;
熊瑞祥 .
管理世界, 2015, (08) :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