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季雾霾事件的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49
作者
刘瑞婷 [1 ,2 ]
韩志伟 [1 ]
李嘉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雾霾; 数值模拟; 气象要素; 细颗粒物; 成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观测的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即PM2.5)浓度资料,并结合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2013年1月北京地区雾霾污染期间天气条件和边界层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模拟与观测对比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和高空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对1月10~14日、27~31日两次重雾霾天气的分析表明,雾霾的形成是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和特殊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风或静风、稳定的大气层结,使大气扩散能力减弱,造成污染物堆积,偏南气流将周边污染物和水汽输送到北京,不仅增加了污染物浓度,而且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消光增强,使能见度下降,进而形成雾霾。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 [J].
彭应登 .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 5 (03) :233-239
[2]  
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戴永立,陶俊,林泽健,谢绍东,曹军骥,张仁健.环境科学. 2013(08)
[3]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J].
张小曳 ;
孙俊英 ;
王亚强 ;
李卫军 ;
张蔷 ;
王炜罡 ;
权建农 ;
曹国良 ;
王继志 ;
杨元琴 ;
张养梅 .
科学通报, 2013, 58 (13) :1178-1187
[4]   我国大中型城市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J].
潘本锋 ;
汪巍 ;
李亮 ;
李健军 ;
王瑞斌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 38 (01) :33-36
[5]   2009年秋季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灰霾天气过程研究 [J].
高岑 ;
王体健 ;
吴建军 ;
费启瓅 ;
曹璐 .
气象科学, 2012, 32 (03) :246-252
[6]   WRF模式对中国城市和半干旱地区气象要素的模拟检验和对比分析 [J].
董俊玲 ;
韩志伟 ;
张仁健 ;
符淙斌 .
气象科学, 2011, 31 (04) :484-492
[7]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演化 [J].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03) :157-161
[8]   灰霾过程中的气溶胶特性观测研究 [J].
闵敏 ;
王普才 ;
宗雪梅 ;
夏俊荣 ;
孟晓艳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2) :153-160
[9]   离岸型背景风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天气的影响 [J].
陈训来 ;
冯业荣 ;
范绍佳 ;
李江南 ;
林文实 ;
王安宇 ;
冯瑞权 .
大气科学, 2008, (03) :530-542
[10]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