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型城市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105
作者
潘本锋
汪巍
李亮
李健军
王瑞斌
机构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
雾; 霾; 气象要素; PM2.5; 成因;
D O I
10.19758/j.cnki.issn1673-288x.2013.01.007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雾霾天气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冬季节的常见天气现象,通过对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相对湿度、风速、气温等气象要素以及PM2.5质量浓度等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雾霾天气是由气象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较高的相对湿度和静风是雾霾天气形成的基本气象条件,在此条件下容易使空气中水汽出现过饱和而凝结成雾;另一方面容易使颗粒物迅速累积,由于颗粒物对可见光的散射消光作用,造成能见度下降,则形成霾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十二五”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对策措施 [J].
刘炳江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 37 (04) :5-10
[2]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策略探讨 [J].
柴发合 ;
王淑兰 ;
王锷一 ;
陈振兴 ;
云雅如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36 (05) :5-7
[3]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管理对策 [J].
李培 ;
王新 ;
柴发合 ;
王淑兰 ;
王锷一 ;
胡敏 ;
王瑞斌 ;
严刚 ;
任洪岩 ;
吴玉萍 ;
谢永明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36 (05) :8-14
[4]   霾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 [J].
吴兑 .
环境化学, 2008, (03) :327-330
[5]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中国气象局[编];.气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