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被引:249
作者
吴兑 [1 ]
廖国莲 [2 ]
邓雪娇 [1 ]
毕雪岩 [1 ]
谭浩波 [1 ]
李菲 [1 ]
蒋承霖 [2 ]
夏冬 [2 ]
范绍佳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2]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霾天气; 输送条件; 矢量和; 气流停滞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 [天气学]; P434.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霾天气造成能见度恶化和空气质量下降。近地层输送条件即地面流场与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密切相关。利用2004—2005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珠江三角洲大气成分站网器测能见度资料、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监测站网的PM10浓度资料等,使用矢量和分析方法,分析珠江三角洲近地层风及其对严重霾天气过程和清洁对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霾天气高发季节,东亚纬向环流比2005年同期显著,纬向环流不显著的年份,气流南北交换显著,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大,伴随冷空气的大风等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纬向环流显著的年份,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小,污染物易于堆积。珠江三角洲霾天气具有区域性特征,旱季出现最多,雨季出现最少。严重霾天气过程出现在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清洁对照过程出现在台风直接影响或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静风频率较低,且旱季风速较大,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矢量和分析表明:区域霾天气过程与区域内静小风过程,即出现气流停滞区有密切联系,清洁对照过程与强平流输送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珠江三角洲的陆气热量交换与热力边界层结构特征 [J].
邓雪娇 ;
李春晖 ;
毕雪岩 ;
梁建茵 ;
吴兑 ;
张宏升 ;
杜金林 ;
黄健 ;
李菲 ;
廖国莲 .
气象学报, 2007, (02) :280-292
[2]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J].
吴兑 ;
邓雪娇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1-6
[3]   深圳地区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J].
邓雪娇 ;
黄健 ;
吴兑 ;
毕雪岩 ;
丁伟钰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S1) :7-11
[4]   珠江三角洲气溶胶云造成的严重灰霾天气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潘蔚娟 ;
黄健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6) :77-83
[5]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6]   再论都市霾与雾的区别 [J].
吴兑 .
气象, 2006, (04) :9-15
[7]   广州番禺地区草地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研究 [J].
邓雪娇 ;
毕雪岩 ;
吴兑 ;
梁建茵 ;
黄健 ;
李菲 ;
张宏升 ;
杜金林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1) :59-66
[8]   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 [J].
吴兑 .
气象, 2005, (04) :3-7
[9]   空气污染与大气能见度及环流特征的研究 [J].
赵庆云 ;
张武 ;
王式功 .
高原气象, 2003, (04) :393-396
[10]   我国南方MCC的涡度、水汽和热量收支平衡 [J].
康凤琴 ;
肖稳安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1, (03) :33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