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贫困治理失灵及其路径重构——制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双重分析

被引:3
作者
李琳
刘俊英
机构
[1]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技术理性; 制度理性; 整体性治理; 精细化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 ; 120401 ;
摘要
项目制作为我国贫困治理的主要制度工具,已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然而,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纵深推进,运用项目制进行贫困治理的失灵现象逐渐凸显。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扶贫资源的项目化运作并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的垂直化、精准化、高效化,精准扶贫的地方性实践背离了项目制的初衷。结合我国项目制贫困治理具体实践,构建基于制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分析框架对其失灵现象进行解析可以发现,项目制贫困治理失灵现象主要源于协同机制缺失、管理结构交叉、精细化管理不足、专项化特征局限等四重因素。同样,我们可以从部门协同与上下级联动、区域协同与整体性治理、精细化治理与多元参与、信息网络与奖惩结合等四个维度着手重构项目制贫困治理新路径,提升项目制运作能力与贫困治理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制度逆变、策略性妥协与非均衡治理——基于L村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分析 [J].
刘建 ;
吴理财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 :127-134+169
[2]   双重脱嵌:精准扶贫政策的基层实践困境解析——基于湖北省X镇的调查 [J].
方菲 ;
吴志华 .
学习与实践, 2019, (01) :12-19
[3]   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理性——对于A省D县扶贫项目库建设的解构 [J].
殷浩栋 ;
汪三贵 ;
郭子豪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6) :70-93+243
[4]   “项目进村”过程中的混混进入 [J].
李祖佩 .
青年研究, 2016, (03) :49-57+95
[6]   科层为体、项目为用:一个中央项目运作的组织探讨 [J].
史普原 .
社会, 2015, 35 (05) :25-59
[7]   项目制: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5, (02) :82-102+5
[8]   扶贫场域内科层组织的制度弹性——基于广西L县扶贫实践的研究 [J].
林雪霏 .
公共管理学报, 2014, 11 (01) :27-38+138
[9]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J].
渠敬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113-130+207
[10]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