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1049
作者
折晓叶 [1 ]
陈婴婴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项目制; 分级治理; 制度机制; 项目输入; 村庄回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81 [基本建设计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既对立又互补的视角,对当下财政转移支付项目进入村庄的社会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特别关注项目过程中的分级"制度机制"运作模式,包括国家部门的"发包"机制、地方政府的"打包"机制和村庄的"抓包"机制等,分析它们所形成的不同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和结果。"项目制"作为新旧体制衔接过程中对既得利益补偿的一个重要机制,为分级治理逻辑的汇合搭建了一个制度平台;强调只有通过公共品的供给,增加村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实现村庄公共治理,项目制才能真正增进公益进而达成整合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48+223 +223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 [J].
曹正汉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1) :1-40+243
[3]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J].
渠敬东 ;
周飞舟 ;
应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6) :104-127+207
[4]   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 [J].
折晓叶 .
社会学研究, 2008, (03) :1-28+243
[5]   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的生存逻辑与运作逻辑 [J].
赵晓峰 .
调研世界, 2008, (03) :32-34
[9]   “逆向软预算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 [J].
周雪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2) :132-143+207
[10]   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 [J].
孙立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5) :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