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

被引:180
作者
折晓叶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韧武器; 非对抗性抵制; 互惠式交换; 合作; 参与; 保障;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08.03.001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本文依据作者近10余年来对中国东部和南部较发达地区村庄的实地调查资料,探讨当下中国农民在本土非农化压力、城市化暴力和工业私有化境况下采取的博弈策略,尤其关注其中新出现的合作机制再生发的意义。在中国当下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体制条件下,当农民面对不确定的生存和保障前景时,会坚持固守一条独特的公正底线——"转换生计,持续保障"。这种公正观具有其坚实的草根基础。农民所采取的基本策略是运用"韧武器"——一种既柔软又坚实的武器,即采取非对抗性的抵制方式,选择不给被"拿走"(剥夺)的机会的做法,并借助于"集体(合作)力"的效应,使他们面临的问题公共化,从而获得行动的合法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8+243 +243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关于强互惠及政府型强互惠理论的研究 [J].
王覃刚 .
经济问题, 2007, (01) :10-12
[2]   一般化互惠:测量、动力及方法论意涵 [J].
刘军 .
社会学研究, 2007, (01) :99-113+244
[3]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 [J].
周飞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6) :100-115+205
[4]   产权怎样界定——一份集体产权私化的社会文本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社会学研究, 2005, (04) :1-43+243
[5]   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困境、成因及解决途径 [J].
董江爱 .
城市发展研究, 2005, (02) :68-71
[6]   产权制度选择中的“结构—主体”关系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社会学研究, 2000, (05) :64-81
[7]  
弱者的武器[M]. - 译林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07
[8]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M].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高王凌著, 2006
[9]  
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M].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2004
[10]  
制度变迁的实践逻辑[M].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佩国等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