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30
作者
张国坤 [1 ]
邓伟 [2 ]
宋开山 [3 ]
刘吉平 [1 ]
张力宏 [4 ]
李方 [3 ]
机构
[1]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4] 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新开河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马尔柯夫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利用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和TM遥感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为基础,对新开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的分析,论证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日趋不合理:不仅林地占地最小,而且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草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恶化方向发展,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讨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生态学意义,提出了治理措施和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025 / 30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近百年来西辽河流域土地开垦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J].
曹小曙 ;
李平 ;
颜廷真 ;
韩光辉 .
地理研究, 2005, (06) :889-898
[2]   基于TM和ETM遥感分析的石家庄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J].
肖捷颖 ;
葛京凤 ;
沈彦俊 ;
梁彦庆 .
地理科学, 2005, (04) :113-118
[3]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J].
万荣荣 ;
杨桂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3) :475-480
[4]   东辽河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J].
严登华 .
资源科学, 2004, (01) :31-37
[5]   近10年来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李晓文 ;
方精云 ;
朴世龙 .
地理学报, 2003, (05) :659-667
[6]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3, (05) :643-650
[7]   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 [J].
张秋菊 ;
傅伯杰 ;
陈利顶 .
地理科学, 2003, (03) :264-270
[8]   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王军 ;
孟庆华 ;
赵文武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247-255
[9]   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 [J].
赵淑清 ;
方精云 ;
陈安平 ;
崔海亭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6) :536-542
[10]   长期生态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及趋势 [J].
傅伯杰 ;
刘世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4) :476-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