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

被引:22
作者
赵淑清
方精云
陈安平
崔海亭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指数;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遥感; 转移概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利用1978、1989、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及20世纪50年代航测的地形图,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湿地、农田、林地和建成区五类,各时期遥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0%以上。运用ArcInfo和ArcViewGIS软件,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在空间上清晰地显示出来;通过叠加4个不同时期的影像分类图,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比例。洞庭湖区50年来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量为1460km2,其中1955年到1978年水面面积缩小了970.57km2,分别为1978年到1989年和1989年到1998年缩小面积的2.23倍和18.05倍;湿地面积逐渐增加,1998年湿地面积分别为1955、1978和1989年的1.46、1.41和1.09倍;农田的面积百分比从1955年的54.70%增加到1978年62.15%,又逐渐降低到1989年的51.88%和1998年的48.17%;林地的面积1978年比1955年减少了17%,1989年比1978年增加了57%,1998年比1989年增加了11%;建成区的变化表明近50年来湖区城市化的进程。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36 / 5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洞庭湖的冲淤变化和空间分布 [J].
高俊峰 ;
张琛 ;
姜加虎 ;
黄群 .
地理学报, 2001, (03) :269-277
[2]   洞庭湖、鄱阳湖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生态学研究 [J].
杨健 ;
肖文 ;
匡新安 ;
魏卓 ;
刘仁俊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4) :444-450
[3]   洞庭湖冲淤变化分析(1956-1995年) [J].
施修端 ;
夏薇 ;
杨彬 .
湖泊科学, 1999, (03) :199-205
[4]   洞庭湖演变趋势分析 [J].
张晓阳,杜耘,蔡述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5, (01) :64-69
[5]   洞庭湖区围垦问题的初步研究 [J].
卞鸿翔 ;
龚循礼 .
地理学报, 1985, (02) :131-141
[6]  
湖南经济50年[M].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等编, 1999
[7]  
中国湖泊概论[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 编, 1989
[8]   Indices of landscape pattern [J].
O'Neill, R. V. ;
Krummel, J. R. ;
Gardner, R. H. ;
Sugihara, G. ;
Jackson, B. ;
DeAngelis, D. L. ;
Milne, B. T. ;
Turner, M. G. ;
Zygmunt, B. ;
Christensen, S. W. ;
Dale, V. H. ;
Graham, R. L. .
LANDSCAPE ECOLOGY, 1988, 1 (03) :15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