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136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北京
关键词
长江;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对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1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表征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利用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指数分析了长江下游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征;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重要值,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趋向性。研究中还对农田的数量变化特征、耕地流失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别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659 / 6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变化及保护对策——以吴江市为例 [J].
朱振华 ;
濮励杰 ;
彭补拙 ;
刘晶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4) :316-322
[2]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何书金 ;
张明 .
地理学报, 2001, (03) :253-260
[3]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与策略选择 [J].
安旭东 ;
陈浮 ;
彭补拙 .
资源科学, 2001, (03) :47-54
[4]   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杨桂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21-127
[5]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J].
王秀兰 ;
包玉海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1) :83-89
[6]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J].
陈文瑞 ;
朱大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03) :69-74
[8]   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点与产业结构 [J].
佘之祥,姚培元,唐振铁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5, (01) :1-10
[9]  
长江三角洲水土资源与区域发展[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佘之祥主编, 1997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国土与区域规划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虞孝感等著, 1993